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国资研究 > 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

航空工业用科技创新助力强军梦中国梦

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作者: 时间:2017/10/13 10:00:03 浏览: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在这很不平凡的五年里,国务院国资委、广大中央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继“砥砺奋进新国企”系列报道之后,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推出“撸起袖子加油干 喜迎党的十九大”系列报道,深入报道中央企业5年来改革发展党建的生动实践和突出成就,以奋发有为的姿态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今日推出第七篇《航空工业用科技创新助力强军梦中国梦》。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航空工业”)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强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军民融合、创新驱动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秉承航空报国的神圣使命,奋力推进航空工业发展,努力推动航空强国建设,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贯彻落实强军目标 航空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发展

作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主承制商,保军强军是航空工业首要的政治任务。以大运为代表的系列运输机,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之后第4个能够自主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推动了我国航空装备从中小型到大中型的巨大跨越。以歼-20飞机、“鹘鹰”战机为代表,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能自主研制隐身战机的国家,推动了我国战机从第三代向第四代、从非隐身向隐身的巨大跨越。以歼-15飞机为代表的多型舰载航空武器装备型号,标志着航空装备实现了从陆基到海基的巨大跨越,正推动中国进入以空强海的新时代。以歼-10、歼-11飞机大批量装备部队和系列发展为代表,推动中国军机正在由以二代装备为主向以三代装备为主的巨大跨越。以直-10、直-19武装直升机成功研制和批量装备为代表,实现了直升机研制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并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跨越。以空警200、空警2000预警机等特种飞机为代表,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以色列等国之后,能够完全自主研制大型预警机的国家,实现了我国航空特种装备从无到有,我国航空武器装备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巨大跨越。以“翼龙”系列无人机批量出口国外为代表,标志着我国高端无人机系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航空装备实现了从有人到无人的巨大跨越。以“闪电”等系列导弹为代表,我国空空、空地导弹实现了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巨大跨越。以“枭龙”、“猎鹰”、K-8飞机、“翼龙”无人机和“霹雳”系列导弹等为代表,打造中国航空防务精品品牌,航空军贸从传统市场逐步拓展到拉美等新兴市场,产品谱系进一步丰富,实现了由二代机向三代机、由有人机向无人机的巨大跨越。

全面深化改革任务 企业发展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落实军民融合战略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分类改革要求,明确“军航与防务、民用航空、工业制造、现代服务业”四大业务领域,重新核定直属单位主业,强化主业管理。推动资源整合与业务重组,将二级直属公司数量由17家裁并为12家,收窄管理幅度,提高管控效率。针对核心主业军品,适应军改和军品采购模式变革需要,整合军品管理职能,撤减中间管理层级,实现管理架构扁平化,组建新的工程管理系统,强化对军品业务的集中统一管控和整体推动,强化与军方的沟通协调和需求对接,补齐军品管理短板。落实国资委要求,根据自身重点和难点,梳理形成灭“三无”、去“僵尸”、缩层级、减户数、控两金、清亏损、降负债七项重点任务。制定下发《关于深入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的命令》,将工作任务逐项逐年分解到法人单位,明确时间节点,并将完成情况与经营者考评、薪酬挂钩。完成12家“僵尸”及特困企业处置;最高产权层级从11级压缩到7级;法人户数净减280余户;141家单位签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349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退出非主业。通过出售转让、破产清算及注销等方式减少非主业单位,已完成林业及地产主体业务退出,同时加快推动船舶、客车、钾肥、煤炭、一般性贸易等非主营业务退出。制订下发《长期股权投资实施细则》,加强投资制度化管理,聚焦主业投资,严禁非主业投资。

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资产重组整合。下属江航公司列入国防科工局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推进劳动用工和薪酬分配改革。完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修订经营者年薪制办法,理顺薪酬分配关系。进一步明确集团总部核心职能,重新界定总部部门职能,按照优化职能、精简机构、分级管理、突出主业、强化协调的思路进行调整。实施直属单位“三定”工作,统一规范部门设置,压缩直属单位本部机构数量、人员编制、领导职数。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强化基础研究,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按照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演示验证到工程发展的路径,体系性安排预研,系统性提高技术成熟度,为型号发展奠定基础。在国家投入的基础上,自筹资金加强基础研究和项目预发展,针对部队装备建设急需,开展了“鹘鹰”、“翼龙”飞机等重点项目研制,提前突破关键技术,为国家立项节约时间,探索了航空装备加快发展的新途径。设立了航空科技创新基金,累计投入30多亿元,支持各类科研项目500多项。在航空科技前沿领域与国外强者展开竞赛,一些领域已有重大突破。

加快开放发展,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组织推动,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从组织建设、技术创新和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统一设计科技创新架构。对内注重各类研究中心的整合,建立共性和基础研究平台和中心,打破内部壁垒,形成创新合力。将中国航空研究院、基础院、经济院整合为新的航空研究院和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强化航空基础研究和制造技术研究。对外建立开放的协同创新体系,面向兄弟军工集团、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民口国企和民企开展科研合作与社会化配套。实施“航空工业产学研结合工程”,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把产学研结合拓展到国外,与英国、德国等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大学技术中心(UTC),开展创新合作和人才培养,力求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上取得突破。

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助力航空工业转型升级。开展了多项目并行协同数字化平台建设,通过建立异地多厂、所协同研制体系,构建了从需求、设计、制造、试验等全过程的三维数字化应用体系,使研制模式向大系统集成、高度并行和多组织协同转变,极大提升了型号研制的效率和质量。由于“两化”融合成效卓著,工信部在航空工业设立了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体验中心”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软件研发基地”。根据国家“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发布了“中航联创”互联网众创平台,推进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建设等工作。

贯彻落实国家“双创”战略,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生态体系。“中航爱创客”成为央企重要的“双创”网络平台之一,目前注册用户超过38万,上线企业用户超过5000家,汇聚创业资源1.2万项;航空工业直接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3000家,对接地方政府明确科技需求项目超过1000项;与地方政府共建10个区域“双创”基地,牵引地方政府、创投机构意向创投资金100亿元,近100个优质项目进入孵化。

推进军民融合战略 军民技术产业资本全面融合

航空工业积极开放军工产业链,不断提高航空产品社会化投资、配套力度。譬如,在大运项目1000多家参研企业中,民口企业达600多家,其中有400多家是民营企业;AG600飞机98%的结构及系统零部件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后续,将继续在保证国防资产与能力安全的前提下,面向全社会开放航空产业链上所有配套的法人企业股权。同时,强化军品市场化配套和市场化资本合作两项试点工作。

航空工业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把军用航空技术转移到民用航空领域,推动民机研发制造和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已基本建立起由中型运输机、涡桨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发动机、机载设备及系统构成的民用航空产品体系。航空工业作为主供应商,有力支持了中国商飞C919、ARJ21研制和交付。在通用飞机方面,世界上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AG600完成总装;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复合材料涡桨公务机“领世AG300”、轻型喷气公务机愿景SF50首飞成功;运12飞机获美国20架订单,这是我国飞机首次出口美国,具有里程碑意义。国际合作从长期以来的转包生产提升到平等合作的层面,从零部件产品提升到大部件和系统级产品的层面,从产品和技术层面提升到资本合作的层面,逐步成为世界民用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和风险合作伙伴。

同时,航空工业通过航空技术转移、资本化运作、国内外并购等途径,延伸航空产业链,发展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并努力在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工业级无人机以及虚拟现实等战略新兴产业上取得新突破。航空工业还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围绕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贸易合作领域,推进产能输出和跨国经营,推动落实“中非区域航空合作计划”,加快国产民机走出去,努力架起“空中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