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国资研究 > 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

饱经风雨创业路 追赶超越铸辉煌 ——榆能集团实施“二次创业”推动转型发展纪实

来源:陕西国资委 作者:周炜 时间:2018/5/4 10:10:57 浏览:

榆能横山2×1000MW煤电一体化项目航拍图。


密布的煤炭运销网络。


建设中的长隆光伏电站。


榆能集团办公楼。


正在建设中的佳县120万吨/年真空制盐项目。


刚刚建成的榆能榆神2×350MW热电联产项目。


榆能集团2017年获得的重要荣誉。


榆能集团榆树湾煤矿。


2012年7月6日,是榆能创业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在优化资源配置与发挥整体优势的改革中,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布局中,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榆能集团”)在西安揭牌成立。榆能集团是按照省政府组建陕西第三大能源集团的决策部署,整合了榆神煤炭公司、煤炭运销集团、煤炭出口集团、资源勘探公司、盐田开发公司、煤炭物资经销公司等6家榆林市属能源类企业的资产,旨在做大做强榆林市地方能源产业,提高榆林市能源类企业的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不经意间,“榆能集团”这一日渐深入人心的榆林本地最大的国有独资能源企业,已走过五载春秋。5年里,榆能集团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双增长63.7%,利润增长98.2%。目前,集团有员工近6000名,下辖4家子公司、3家直属项目公司,拥有近40家基层实体企业。面对严酷的市场化竞争环境,榆能集团积极实施“二次创业”等创新举措,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成立伊始审时度势 破釜沉舟“二次创业” 

2012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煤炭市场需求快速萎缩,煤价一落千丈,与煤矿相关联的各行各业均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效益下滑,刚成立的榆能集团在中央、省上大型煤企和民营煤炭企业的前后夹击下市场份额逐年下滑,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榆能集团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关头,用什么样的战略思想来统领公司未来3年至5年的发展方向,成为集团执行董事、总经理宋玉琪为首的领导班子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件大事。 

在“标兵”和“追兵”都同样陷入发展瓶颈的尴尬处境中,榆能集团领导层,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二次创业”。在全集团上下树立“危机就是机遇”的意识,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理顺发展思路,统一发展思想,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石实现企业的转型跨越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榆能集团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榆能的发展思路、目标定位与新形势的变化、省市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差距。随着企业面临形势任务不断变化,榆能集团及时对“二次创业”内容进行充实,确立了建设“社会认同、行业尊重、员工自豪”的一流综合能源企业的奋斗目标,委托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结合集团实际,在内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内外部形势研判、区域经济特点和行业政策的分析、市场变化的预判等方面的研究,先后编制完成《榆能集团“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追赶超越行动计划,明确了榆能未来5年至10年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和主要举措等。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项目带动助推转型 

榆能集团经过5年多时间的实践与探索,确立了坚持以煤炭为基础,相关联产业多元发展的总体思路,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四个一体化”+新能源的战略发展路径,推动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协调发展,打造能源绿色高效开发与资源综合转化利用的全产业链,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高度关联协调的产业发展格局。 

公司对所属的4个矿井进行了扩能和安全改造,产能由原来的1280万提升到2000万,吨煤成本平均下降36元。其中榆树湾、杨伙盘、银河煤矿成为首批授权的“榆林煤”品牌生产矿井,煤炭开采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信息化,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开采迈进。此外,公司对所属的4家发电企业进行调整,关停了南郊和北郊两家高能耗电厂,对银河、汇通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等环保节能改造工程,不仅保证了环保排放指标达标,而且双双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实现了合法生产。通过增加热源、改造供热管网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供热面价由成立之初的680万平方米增加到1680万平方米,确保了榆林城区供热安全稳定。 

榆能集团经过多年物流运输模式探索,形成了集铁路、公路、海运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物流运输网络。其中铁路运输方面,在榆林市神府、榆神、榆横三大矿区采煤集中区,沿神朔铁路、包西铁路、靖神铁路专线建设有新城川、大保当等7个集运站,年中转发运能力可达2350万吨。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公司发展需求,对集运站点布局进行了全面优化,新建了500万吨规模的朱盖塔集运站。公司还积极参股铁路建设,积极开展智能物流体系建设,依托互联网+物流,全面提升物流产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榆能集团因地制宜,以榆林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炭、岩盐等资源为依托,打造以煤基多联产、煤盐气化一体化为主的资源就地转化体系,生产高端、清洁的化工产品,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同时,依托榆林市丰富的风、光、生物质、地热等可再生资源与现有的土地资源以及区域内电网基础条件,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渠道,示范推进太阳能光热发电,积极有序发展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和地热能项目,加快建设智能微网,提升能源消费电力替代水平,利用风能、太阳能、储能等组合优势,探索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发电项目,积极发展售电服务、充电桩、新能源运检服务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等新能源项目。5年来,在煤炭清洁利用、发电供热、新能源等方面已有12项专利技术获批部分已应用于生产。 

 扎实推进管理提升 严控成本提质增效 

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持续经营的时间,良好的管控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主要源动力。5年来,公司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全面优化组织、制度、成本、绩效、安全和协调管理,持续提升管控能力,逐步构建并不断丰富完善具有榆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体系,初步构建了分级管控的制度体系、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体系、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突破了以绩效和岗位评价为基础的薪酬体系、符合集团实际的信息化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集团化管理架构基本形成。 

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公司不断拓展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5年来,公司在能源市场多变、煤价跌宕起伏的情况下,生产成本控制良好,在同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优势,企业效益名列前茅。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在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公司建立了员工福利、大病扶助、困难帮扶等一系列员工关怀机制和保障制度,大力实施关爱员工系列民生工程,培育员工共同价值理念。在管理方面,公司把常规管理与特色创建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模式。 

如果说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环保建设则是企业的“防火墙”。榆能集团立足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创造了自成立以来连续5年无职业病例、未发生一般及以上人身安全事故的良好局面,杜绝了一般以上环境事故的发生,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抓好党建强根固本 党政齐心引领发展 

“榆能集团转型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委书记赵勇说,集团党委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与企业治理充分融合,才使集团发展有了正确的航向,获得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组织保障。 

榆能集团党委自觉担负主体责任,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通过修订《公司章程》,明确了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明确了党组织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边界,确定了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具体权责和工作方式。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内容、规则和程序,把党委研究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在组织架构上,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实现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有机结合。 

立足企业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根据业务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榆能集团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五坚持、五同步”党建工作法,即:坚持管理共抓,组织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同步;坚持队伍共建,党员队伍与企业人才培育同步;坚持发展共促,先锋示范与科技创新同步;坚持责任共担,党风廉洁建设与管控体系建设同步;坚持文化共育,党建引领与企业文化建设同步,党的建设深入开展。目前,榆能集团7家权属单位中,直接管理的党员1452人,共建立了8个党委,7个党总支,58个党支部,打造了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和战斗力强的党员队伍。 

 精准扶贫协同发展 担当责任反哺地方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公司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企地共建、同步发展的理念,把反哺地方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多渠道、多层面开展扶贫济困等社会活动,实现了企地协同发展目标,树立了国企良好的社会形象。

从2012年至2017年,公司每年支持地方建设和公益事业资金超过500万元。从2013年起,公司把反哺地方建设作为一项制度性政策,深入开展“扶贫济困”和“扶持产业”活动,支持地方贫困乡镇村组公路桥梁、农田水利、饮水工程及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援地方新农村建设,每年定点结对帮扶若干贫困村组和社区。2017年,公司加入助力脱贫攻坚榆林合力团,成立榆能惠民电力公司,投资8000万元,帮助2400户贫困户脱贫。5年来,公司累计反哺地方建设资金和其他捐助近3000万元。2018年初,公司被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评为“陕西省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企业”。

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科学经营。榆能集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3—2017年度,年均实现营业收入101.03亿元,年均实现利润总额26.61亿元,年均实现净利润21.91亿元,年均贡献税金21.05亿元,国有资产年均增长16.22%,资产负债率始终控制在45%以下。特别是2017年,榆能集团抓住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的机遇,在未增产的前提下,通过提质增效、降本增效等措施,实现营业收入152.0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4.67亿元,为国家和地方作出了积极贡献。

榆能5年,改革是主线,发展是主题,创新是动力。长风破浪会有时,合心共进铸未来。6000名榆能人正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改革勇气,“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创新锐气,加快向“幸福榆能”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