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智库建设

补齐思想创新这一智库发展的短板

来源:求是网 作者:丘尧 时间:2015/5/27 13:59:35 浏览:

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詹姆斯·麦甘主持完成的《全球智库报告2014》指出,目前全球共有6681家智库,其中美国1830家,中国429家,是世界智库数量最多的两大国家。作为世界智库数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我国拥有为数众多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这些研究机构多依托于政府、高校、社会力量,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研究人才,但是提出有世界影响力的观点却寥寥无几,甚至连“北京共识”这一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概念都是由美国智库提出的。


近几年来,随着形势发展,中国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些智库的研究成果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行文八股化,而且常常把重点放在过于宏观的改革方向、原则等方面,在具体方案设计尤其是操作性政策设计方面则很不够。有些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创新,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缺乏。有人把问题归结为外部研究氛围问题、资金支持不够、政府不够重视等问题,但从国际顶级智库发展的一般路径来看,一个智库能否发展好的根本还在于其思想理论能否领先于实践、引导实践、助推政府决策,简而言之就是其思想创新能力的高低。


举例来说,上世纪50年代,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前夕,兰德公司组织大批专家对朝鲜战争进行评估,并对“中国是否出兵朝鲜”进行预测。当时兰德公司花费了几个月时间,撰写出长达数万字的可行性报告。但美国军界高层对兰德的报告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当时中国的人力财力物力都不具备出兵的可能性。战后,美国五角大楼高层高价购买了这份过期的报告,读完之后得出的结论只有一句话:“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兰德公司名声大振。


这个例子相当具有代表性,智库发挥着“资政、启智、制衡”等多种作用,在出思想、出成果方面必须要有很强的实践指向和创新能力,这对中国智库思想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少有以下借鉴意义:


首先,必须保持独立性。美国的智库无论是财团斥资、社会基金资助,还是政府资助,在体制上都是独立于政府和财团势力控制之外的。智库的独立性,是其思想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要引导一部分官方、半官方智库去行政化,变成第三方独立智库。使之在深入研究和持续性研究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逐步走向市场,并且在向决策层和市场需求者提供思想品方面,形成平等的智库竞争机制。谁的思想品有影响力,谁的观点和建设性意见或战略设计对国家战略、国家决策、国家政策及其社会作出的贡献大,谁就应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坚持实践导向,注重案例研究。我国官方智库承担了很多短期的政策研究任务,这些任务使得中国智库对于政策的延续演化、实际的观察、问题的把握等方面有了持续的积累。但问题是,中国官方智库并没有就此建立自己的数据和知识支持基础,将过多经验性研究转向更为科学的规范研究。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智库要克服思想创新能力不强这个短板,就必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思想创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从调查实践中来。


最后,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的大环境。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现在诸多层面,但思想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的基础。出“点子”是智库的基本功能。追求原创,鼓励创新,这不仅是各类智库机构改革的目标和价值观念,而且要在基础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形成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大环境。只有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充分生长着创新的细胞,浸润着创新的水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才有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