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国资研究 > 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

重庆国资发展模式“非常道”:国资监管思路嬗变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 时间:2011/11/25 15:20:26 浏览:

在央企加速整合的大背景下,地方国资的整合也正紧锣密鼓进行着。


近期召开的重庆市国资委工作会议传出消息,至2010年,重庆市国资委所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25万亿元,成为全国国资系统第四个跨进“万亿国资”的省市。与此同时,借助股权和产业链两条纽带,重庆经济形成了“国民共进”的新局面。1997-2009年,重庆非公经济占全市GDP比重由26%升至60%,在目前的万亿国有资产中,非公经济参股已达38.6%。


从2003年重庆市国资委成立以来,重庆市的国资改革因诞生了“渝富模式”、“百亿集团工程”、“八大投”等模式而声名远播。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2010年9月9日的第二届城市国资委主任联席会议上对之曾有过赞誉:“从全国的角度,借助地方比较有特色的实践,我给大家提这样一个建议,就是改革借鉴江西省,发展借鉴重庆市。”


“火锅是一个要素组合,吃火锅最重要是要有创新意识,有重组意识,这个菜和那个菜重组,然后各种各样的要素创新,然后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到重庆火锅里去烫。”重庆国资掌舵人黄奇帆市长曾如是借用重庆火锅评价国资改革。


2010年9月底,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牵头,对重庆市国资改革作了题为《重庆国资发展模式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报告中,他引用了黄奇帆的话,将重庆国资改革与发展模式阐释为“重庆火锅式”:重庆火锅的魅力,在于“开放”,火锅就是个开放的锅,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往锅里放;重庆火锅的精髓,在于“重组”,只要你愿意,在这个开放的锅里,任何荤素菜系都可以重组;重庆火锅的真谛,在于“创新”,虽然源起巴渝民间,只要适时创新酱料锅底,小吃也可以吃遍整个中国。


“开放、重组、创新就是重庆国资改革成功的三大要素。”2月17日,王志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涅槃


“重庆的基础非常薄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现象的双重叠加,而当年国企全面脱困目标,重庆差一点就拖了全国的后腿,实际上全国国企全面扭亏为盈时,重庆还有70%的大面积亏损。”重庆国资委主任崔坚在回顾重庆国资改革时曾经说道。


联合证券的一份调研报告中也显示:国资整合初期,重庆国企尚未摆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银行面对的是大批不良资产;国企因债台高筑,即使产品旺销也扭亏无望;地方经济因国企被困而裹足不前……三方陷入一个看似打不开的“死结”中。


2004年,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成立,作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主要承担三大职能:一是打包处置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和资产重组;二是承担国有企业破产、环保搬迁和“退二进三”的资金托底周转;三是对地方金融和国企进行战略投资、控股。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可以看做重庆政府处置国资不良资产的‘破冰船’,渝富公司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所有资源,包括土地增值、税收豁免等;并辅以隐性财政担保的形式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巨额贷款,在地方政府并不开阔的财务空间内,对治下国企进行了最大化的重组,探索出业界闻名的‘渝富模式’。”报告分析认为,从重庆市债权类不良资产处置,到参与国有企业的投资和资产重组,再到搭建金融控股公司,渝富公司各次出手均业绩不俗,重组企业多数轻装上阵,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


这是重庆国资改革的第一阶段——重组阶段,即以债务重组和组织机构重组为切入点,化解国企历史包袱,推动国企彻底摆脱大面积亏损。


报告中分析,重庆国资改革第二阶段是融资阶段,这一阶段实现从国有资产向国有资本的转化,期间诞生了“八大投”模式;第三阶段是推进产权多元化和国有集团整体上市阶段。


数字攻略


在推动重庆国资发展的主要措施方面,报告以五组数字总结了重庆国资委在围绕完善城市基础建设、健全地方金融市场、再造国有工商产业、实现“走出去”战略及创新国资管理体制等五个方面的改革与探索。


“五五三三”措施:做大城市建设投资板块。“五五三三”措施是重庆国资委发展城市建设投资板块即“八大投”模式的内核,具体为:一是通过国债、规费、土地、存量、税收等“五个注入”,将零散、静态资产集中变为集团资本金;二是通过银行、债券、股市、信托、海外等“五个市场”融资,放大国有资本;三是通过资产债务平衡、现金流平衡、投入产出平衡等“三平衡”管理,实现国有资本健康运行;四是坚持“八大投”不互保、财政不担保、专项资金不交叉使用等“三不”原则,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此外,通过“三大重组”措施,重庆国资盘活了五户地方金融企业,做活了地方金融产业板块;通过“三加二”综合措施,重庆成功重塑了传统工商产业板块,并赋予其全新价值和企业活力,使之成为重庆振兴老工业基地、提升实体经济实力、发展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一二三四”措施,即“一平台、两通道、三支撑、四重点”,重庆国资借用外力,巧妙助推国企重组转型,加速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在促进重庆国企自身发展的同时,拓延了地方国有经济的发展边界,为重庆非公经济的发展腾出了市场空间,创造了“国民共进”的双赢局面。


启示


重庆国资改革的“渝富模式”、“八大投”等成功经验已经成为各地国资委效仿的样板,然而,迄今为止各省市还没有一家能成功复制。


王志钢对此认为,随着国有经济的进一步放开搞活,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能发生了“监管国企——监管国资——监管国有股权”的动态演进。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需要新的国资监管思路。


重庆市国资改革的经验正是这种国资监管思路转变的写照。在重庆推动国资发展的各种措施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无疑是创新国资监管与运营模式,即“三项体制”措施——管资产与管人、管事高度统一的国资监管体制;金融资本和工商产业资本一体化的国有资本运管体制;以渝富公司为资金运作平台,加速国企改革与国资发展的国有股权流通体制。


而通过渝富公司履行债务处置、资金周转,战略投资三大功能,就是重庆国资委创新国资监管与运营模式的一大成功探索。自成立至今,渝富公司已累计处理不良债务和资产300多亿元,为企业搬迁、破产等提供周转资金200多亿元,参与推动了重庆银行、农商行、西南证券等一批国有集团的重组,为重庆国企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闻名全国的“渝富模式”。


“它的意义在于成功破解了企业想融资融不了、想破产破不了、想搬迁搬不了等国企改革的‘死结’。”王志钢说,“三项体制”的建立,使得重庆市国资委可以在其监管范围内为重庆国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大限度拓宽国有资本的运转空间和效率,提升国有集团整体协作能力,还为重庆国资拓展了资金、资源、人才的配置空间,推动了集团间的“抱团发展”,促进了优秀企业家的成长。


“渝富模式”只是重庆市国资监管创新的一部分。报告中用“灵、骨、血、肉”总结了重庆市国资监管思路的整体框架——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灵魂”是国资监管人事制度的创新;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骨骼”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创新;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血液”是国有资本运营机制创新;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肌肉”是国资增值与惠及民生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