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研究:产融结合的意义 国内现状 实施途径

来源:搜狐证券 作者: 时间:2011/1/25 15:30:44 浏览:

本报告论述了实施产融结合的积极意义,阐明了产融结合的实现方式,指出了我国产融结合现状况及特点,揭示了当前我国企业集团投资金融的主要动因,并根据目前国内形势分析指出目前国家对企业发展金融业务的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本报告主要内容

一、产融结合的含义

二、实施产融结合的积极意义

三、产融结合的实现方式

四、我国产融结合现状况及特点

五、当前我国企业集团投资金融的主要动因

六、目前国家对企业发展金融业务的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一.产融结合的含义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从两种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载体来看,产业资本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资本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


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


从世界范围来看,产融结合大体上可以分为“由产到融”及“由融到产”两种形式。由产到融,是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而由融到产,是金融资产有意识地控制实业资本,而不是纯粹地入股,去获得平均回报,由融到产都会投长线产业或是巨进巨出的产业。


在我们国家,由于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银行资本就难以在近期内与产业资本结合,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就不能沿着“由融而产”的路径发展,而主要是“由产而融”。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产融结合多为产业集团从事金融业务,即“产业投资金融”。


二.实施产融结合的积极意义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从国际国内经验看,只要风险控制得当,产融结合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途径。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都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经营行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已成为不可遏制的世界潮流。


三.产融结合的实现方式


1.产融结合的实现方式


纵观欧美、日韩等地区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金融资本主导型和产业资本主导型两种模式。


金融资本主导型一般是由银行资本起家,由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用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二者融合成长。金融资本向产业的渗透始于19世纪末,随着生产集中进程的加速并受其推动,银行业的垄断也相继产生和发展,此时,银行业涉足产业也成为必然。金融资本向产业渗透的一般进程是:先由银行资本起家,利用金融机构“万能垄断者”的地位来控制产业资本,两者彼此渗透、互相融合。


产业资本主导模式是由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在日本、韩国等一些亚洲国家,早期的金融控股集团基本上都是以产业资本为支撑、为核心的,主要是一些家族型的企业集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解决自身发展产业中的融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为自身在产业中积累的大量资金寻找出路,同时为了自身金融交易的方便,逐步构建起以家族企业为核心的、以产业资本掌握控制权的金融控股集团。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各种资金形态已越来越具备资本的特征,并且形成了少数初步具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如中国国际信托公司、平安保险、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以及中银集团都形成了金融控股的形式,但是,我国银行业改革滞后、产业资本最先成熟,这一特征决定了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动者不是金融资本,而是产业资本。并且,目前我国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多为产业集团向金融业投资,即“产业投资金融”。


2.可供选择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


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经纪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租赁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典当、汽车金融,小额贷款等等。产业资本可以以参股或控股的形式进入金融机构。


参股或控股金融机构,是产融结合的主要形式。参控股金融机构的主要途径有四种:包括独家或多家联合发起设立;借增资扩股之机参扩股;直接或利用关联企业去控股金融机构;借原股东退出之机受让金融机构的股权等。


四.我国产融结合现状况及特点


1.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产融结合是在近20多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其起步主要是由于政府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1987年5月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的成立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开展产融结合的标志性实事件,1992年首都钢铁公司发起成立华夏银行,标志着企业集团投资金融的实践正式拉开帷幕。整体上来说,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政策背景是政府实施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战略,该阶段共有60多家企业集团建立了属于集团内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一财务公司,并利用财务公司涉足信托、租赁和证券等金融领域。该阶段产融结合的主要动因是资本的扩张需求,表现为工商企业参股金融企业逐渐增加。


第二阶段,治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产业资本进军金融产业导致严重的混乱状况,国家于1994年颁布了《关于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暂行规定》,严格规定了投资金融企业的资质和参股方式,产业资本向金融机构参股热情逐渐低落。该阶段产业投资金融的突出特点是,在国家制度安排不确定、不规范的情况下,工商企业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盲目向金融业渗透,产业投资金融行为缺乏市场规范。


第三阶段,曲折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随着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产业投资金融的发展也呈现出势头迅猛的态势。该阶段产业投资金融的主要动因是资本的多元化经营需求,德隆、海尔、新希望等集团都曾借助投资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产业投资金融的风险开始涌现,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曾经借助产业投资金融得到快速发展的农凯、德隆、复星等企业集团相继发生严重危机。


第四阶段,蓬勃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曲折发展后,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产业投资金融掀起了新的热潮,众多企业集团在巩固已有金融产业布局的同时,积极参股、控股、发起成立证券、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2.我国产融结合的现状是:几乎所有大型多元化集团都涉足了金融领域


我国产业投资金融在经历了起步、治理以及曲折发展几个阶段后,伴随着资产市场的蓬勃发展,2004年以来又掀起了新的热潮。2004年以来众多不同性质的企业集团都已经在整体战略的布局下,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积极发展金融业务。


五.当前我国企业集团投资金融的主要动因


产融结合在我国的出现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中间有过起伏,但是近年来近年产融结合在国内又掀起新一轮的热潮,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近来国内之所以又出现这个热潮,主要有如下原因:


1.国际上有很多的成功范例


中国的企业集团之所以愿意纷纷介入金融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际上有很多的成功范例,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乐意去效仿国际上的佼佼者(附件部分我们专门有国内外产融结合案例介绍)。


2.高收益的诱惑


趋利性是我国产业集团进行产融结合的最重要最直接原因,产融结合能给它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成为了原动力。


3.融满足集团产业的金融服务需要


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集团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庞大的利益相关者,各产业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利益相关者有着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企业集团发展金融业务,试图通过利用关于产业过程和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状况和金融需求的信息相对优势,提供更具个性与特色的金融服务。比如,中粮集团依托控股的大庆市商业银行建立了“公司十农户+银行+保险+政府+科技”的框架,充分利用“全产业链”的信息优势开展农业供应链贷款业务。截至2008年年底,其累计规模已经超过15.58亿元,很好地满足了集团产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六.目前国家对企业发展金融业务的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1.国企主辅分离改革未明确金融产业是必须分离的辅业资产


2002年,国务院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国资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有关部门对于中央企业主业以及非主业的具体内容没有明确规定,所以“主辅分离改革”一般指辅业资产和企业办社会形成的后勤资产。该政策是在国有企业非主业资产普遍资产质量差、经营困难的背景下提出的,而金融产业虽然当时也处于不景气阶段,但由于有着较高的准入壁垒,一般不认为是低效资产。因此,在主辅分离改革中,中央企业的金融资产被允许继续保留甚至进一步扩张。比如5号文颁布实施后,中国电力财务公司仍然被保留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挂牌成立之后,也陆续成立了财务公司,还分别新设了多家保险公司。


2.近几年国家对企业发展金融业务的政策逐渐放松


出于金融企业自身系统风险等原因考虑,我国官方无论是金融监管机构还是产业监管机构都对产融结合一直持谨慎态度,官方发布的《2006年金融稳定报告》中曾明确提出,不支持产业集团直接或间接控股金融企业。在国内有意进行产融结合的企业大部分是资本雄厚、资金流充裕、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高、经营规范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但是从全球领域看,产融结合是大势所趋。统计表明,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都成功地进行了产融结合的战略行为。国内像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化、中国海油、中国移动等特大型国有企业,已经在实际行动中进行了产融结合。事实逼迫着各方监管者改变思路,重新审视产融结合。


根据对国内外现实形势的分析,近几年政策企业发展金融业务的政策逐渐放松,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的国务院国资委的态度近期已有所改变,在充分肯定产融结合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审慎提出了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经营要围绕自身的发展规划,更好地为集团内企业服务,同时要培养一支懂金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要求。显然这对于进行产融结合的企业是一个利好消息,大大刺激了大型国企大力发展金融业的神经。例如:2010年12月23日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首次明确支持,意味着当前推行“产融结合”的条件已经成熟。总之,国资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强调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中央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进行金融股权投资总体上持鼓励态度。


3.近来国资委明确表示支持央企推进产融


结合近来,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态度发生了一定变化,国资委有关领导指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必须充分认识产融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0年12月23日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首次明确支持,意味着当前推行“产融结合”的条件已经成熟。总之,国资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强调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中央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进行金融股权投资总体上持鼓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