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国资研究 >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关于深入推行国企混合所有制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思考

来源:现代商业 作者:​贾永隆 时间:2014/7/10 15:59:01 浏览:

贾永隆 珠海紫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针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对这场国企所有制改革所涉及的领域与改革的深度与难度进行了归纳与探讨,归纳了验证第二次国企改革成功的标准。明确指出了改革存在的现实风险与民营资本“望而却步”的非乐观情绪。为准确把握改革的核心问题与防范改革的风险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政策见解。


关键词:国企混合所有制效率风险难度产权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国企由于长期受行政干预,无法释放市场主体的原动力,束缚了国有资源的经营效率。虽然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国企规模同步得以膨胀,但资产效率长期徘徊于较低水平。本次国企改革的新一轮启动,实质在于提高国有资产的产出效率。而不是资本结构调整的形式问题。而是通过各类狭义混合所有制的全面推进,使国有经济能脱离行政干预,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从制度上激活国有经济,走上高效率运行的市场轨道。


市场资本参入国有经济并非新生事物。截止2012年底,全国90%的国企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中央企业70%的净资产已经上市。基本形成了资本混合所有制的业态。但这种混合,并没有带来国企经营效率的提升,也没有沉淀下可供借鉴的成功模式与经验。瑞士银瑞达公司董事长雅各布说:“国企改革是下一轮中国改革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改革”。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展开针对性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思考。


一、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弊端


1、政府干预太多、自行运转机制不灵活;


2、行业垄断性强、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3、竞争意识弱、效率低下、创新能力差。


这一轮国企改革就是要排除这些弊端,这才是改革的逻辑原点与目标所在。混合所有制只是为推进本次国企改革共同认可的一种途径与方向。但改革的目标达成才是本次改革的原始动机。


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广度


1、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实力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如:兵工等。


2、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形式。如:电力等。国资:51%以上。


3、涉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形式。如:钢铁等。国资:50%以下。


4、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者可以全部退出形式。如:家电等。国资:可以退出。


可见:近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的选项问题已有了明确答案。走市场化道路,扩大非公经济成分的投资领域已成为定局。


三、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度


1、简政放权,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对国有企业实施“简政放权”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贯政策,由于没有形成法律层面的保障制度,无法进入实质性的落实阶段。在追求政令畅通、政府效率的格局中,“简政放权“成为一句空话。本次改革从产权入手,通过对国企实施多样性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国企确实能从体制上转化成为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盈利增值主体。由于其他类别经济成分的导入,从产权结构上否定国企现行的管理模式。三峡集团前总经理李永安认为:国企有着公司治理低效、无法完全市场化运作以及用人机制的“病疮”。因此,政府能不能放权,能不能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是本次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2、推进国企母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截止目前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造只是子公司实施混合所有制,难以从深层次解决当前效率低下的根本问题。现阶段的国企并非纯国有资本所有制。不少公司已经从二级、三级子公司的层面实行了混合所有制。但运行效果难以摆脱官商国企的本来面目、难以释放下级企业的创新精神。因此本次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从对象内的国企母公司层面实施彻底的混合所有制该革。这样才能在企业意识形态上重新塑造市场主体的企业形象。彻底摆脱行政支配制下的官商角色。因此从母公司层面进行混合所有制重组是本次国企改革要达到的深度。


3、通过产权重组,根治国企各类疑难病症:


解决当前国企存在的诸多疑难病症,是本次国企改革的真正命题。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给出适合企业市场化运行的基本环境与条件。如:法人治理结构替代行政指令式管理。资产质量、效益提升优先,取代规模无限扩张。企业董事会经营决策替代政府领导下的行政决策等。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在于企业经理人队伍的经营能力素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选择与聘用坚持走市场化人力资源市场择优用人的道路。通过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各类职业经理人及时补充企业重要岗位,激活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精神。以人才优势、制度优势、公平优势造就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释放企业本能的创新动力,建设一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市场主力军。在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博取优质高效的经营成果。


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度


1、在庞大的国企资本面前,参与混合的资本权益的保障机制


民营资本的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目前民营资本没有能力去与国有资本去混合。无法发言权的资本参股,下场会很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认为:“不取得控股权,不会参与国企改革“。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认为:“对于不能控股的国企,他不会把自己“混”进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赵农认为:“在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当民营资本不能占主导地位时,就是羊入虎口”。担心资本被国有资本吞噬,是其他所有制资本在面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望而生畏的重要原因。在混合所有制里,是否真正能够让民营企业参与到国有企业的先进管理和技术优势之中,还是仅仅像以前的国企上市,成为新一轮的圈钱行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行政权力,在引进了其他所有制资本以后,又通过非正常手段侵吞这些资本的利益。


虽然混合资本的来源不限于民营资本,但如果丧失了已经形成规模存量的民营资本的有效参与,可以说混合所有制的难以推行。也说明社会对此次改革心存忧虑。难以达成改革政策预期的效果。


2、庞大国企航母长期形成的运营惯性与沉重包袱,形成了混合制改革的障碍


国有资本的声音:


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难点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持股比例问题。如果在发展混合所有制过程中,国企一家独大,民企象征性地参股,就不能激活国企的经营机制。第二是不同企业文化如何融合的问题。企业的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的灵魂,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文化的碰撞是必然的,如果文化的融合不到位反而会产生分歧、矛盾、不协调等,甚至导致分道扬镳。第三是融资难易程度和融资成本的差异。总体上,国企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低于民企,这使得原本在体量和实力上不占优势的民企在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时,更加处于弱势地位。


3、混合所有制下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


国企产权混合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究竟要采取怎样的管理模式。比如,任命董事长,是凭政府命令式的“一纸文件”决定,还是交给市场由董事会决定?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投资银行家梁伯韬认为:“人选不是按照开放式的董事局来决定,无法达成改革的初衷目的。”


4、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象的企业资产质量与行业优势


民营资本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想法:民资的不敢“混”——能否分到改革的“蛋糕”?民营企业家的第一个担心是,政府是否会拿出国企的优质资产与社会资本重组,即政府是要“分蛋糕”还是“甩包袱”。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工商联主席李卫华认为,“混合所有制要处理的第一个问题是,政府应该拿出国企的优质资产与社会资本重组,而不是甩包袱把劣质资源推向市场”。


5、混合后企业的控股权是非国家命脉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跃文认为:“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应先列出清单,全面放开非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给民企控股权,面对国企那么大的体量,民企恐怕也有心无力,真“不敢”混。”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认为,在现有股份制企业中,存在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现象,民间资本没有控股权和发言权,难以发挥民间资本对市场反应快、决策灵活等优势,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


五、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风险


1、国有资产存量净值评估,易发混合参股时国有资产流失。


2、民营资本进入国企后发言权受限,利益回报的权利不足。


3、混合后资本结构依然国有股份一股独大,造成改革流产。


4、外资进入国企后,造成全盘外化,造成产业安全的失控。


5、实施员工持股的激励机制出现分配上悬殊、社会不公平。


六、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思考


1、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了加强产权保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明晰产权关系,二是搞好产权登记,三是完善公司章程,四是规范公司治理,五是强化资产评估,六是规范产权流转,七是加强资产监管。


2、明确混合所有制的顶层设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作好顶层设计,明确制定发展目标和任务、发展方式和政策支持。明确改革的具体目标。


3、明确各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标:按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法》规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结构,根据改革要达成的目标修订相关法律的《实施细则》,使混合后的股份制企业在相关法律的刚性规范下运行。政府全面放权于企业,使之成为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经济组织。在具体运作中,要防止非公资本被“挤出”,以致挫伤投资人信心,导致人才、资本的大量外流。


4、合理把握国有资本的进退范围,坚持“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坚守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互利共赢的局面。不搞“一刀切”竞争行业一律退出。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在非公参股的条件下,更有利于激活企业创新能力,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形成经营优势。


5、对一些行业外资的进入要把握好尺度。放宽准入是对的,但要注意区分不同行业制定规范的标准和门槛,掌握好整个行业的“混合”程度。即使是一般竞争性行业或服务业,也要防止“全盘外化”,避免出现影响“产业安全”的问题。


6、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多种资本优势的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提倡互相尊重、加深了解、包容共进。


7、实施管理者、员工持股,实施激励机制,要防止分配悬殊、两极分化,造成社会不公。


8、减持的国有资本用来充实社保基金、教育、医疗等国计民生的社会福利事业。合理确定不同行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公共财政比例。要防止竭泽而渔,要给企业留有发展后劲。


结束语


本次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必须要面对,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属于结构调整的崭新领域,方向已经确定,号角已经吹响,改革的目标已经明确,实施的具体方案与细节尚需进一步纳入政策设计的日程。改革的时间表可以根据“由易到难”进行渐进式设计。力争用5年的时间全面达成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造,健全相关法规的保障作用,在改革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全面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大有希望的。因为狭义的混合所有制为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民经济济快速增长,找到了有效的途径。并为实现政企分开创造了产权条件。


参考文献:


[1]万华炜:《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产权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伯娜:《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性质问题的观点述评》,学术界,2010年05期

[3]王梅,王佳贤、武杰:《关于“混合所有制”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1年06期

[4]戴文标:《论混合所有制形式的性质》,浙江文刊,2001年04期

[5]张文魁:《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兴起及其公司治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