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创新 > 创新案例
创新案例

上海张江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大创新缔造大繁荣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章怡佳 王春 时间:2014/12/18 14:28:16 浏览:

[导读] 上海张江示范区敞开胸怀,着眼全球,整体布局,集聚重点,先行先试。大创新,终将缔造大繁荣。


原标题:大创新缔造大繁荣


——来自上海张江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报告


章怡佳 本报记者 王 春


创新驱动发展


编者按 上海张江示范区敞开胸怀,着眼全球,整体布局,集聚重点,先行先试。自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来,推进“三个优化”,健全“三个体系”, 加大统筹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和示范区域。本报特以系列报道推出上海张江示范区的创新探索经验,以飨读者。


“你们有一家叫‘联影’的企业,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国外某医疗设备巨头的高管面对前来调研的上海市食药监局医疗器械安监处专员如是说。


他口中的“联影”是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所走访的企业之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焕发本土创新活力即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所在。


上海是国际化金融之城,也是兼容并包的海派之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的使命与责任。上海张江自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在三年的时间里,由一区六园至一区二十二园,空间上扩大至531平方公里,几乎涵盖了所有知识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域,创新的力量绵延全城。


“联影”“安凸”“盈创”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大张江的旗帜下,集聚,进化,辐射,终将形成立于世界潮头的创新大生态圈。


自主创新逐鹿国际市场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的“威力”来自于它相继问世的多款国产高端医疗设备——1.5T超导MR系统、16排CT系统、超高分辨率PET-CT系统等。公司负责人底气十足地说,“这些都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但在这个市场上,核磁共振、CT、分子影像(PET-CT)等技术高度密集的设备却鲜有中国制造。用联影总裁张强的话说,“这是国产医疗设备第一次以最全的产品线、最先进的技术与国际巨头正面交锋”。


“交锋”的意义不只在于抢占市场份额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在于让越来越多的国内普通老百姓用得起这些高端设备——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产品及售后服务总体价格有望比同类进口产品低30%至50%。以PET-CT产品为例,便可能将相关疾病的检查成本降低1/3至2/3。它已对国外产品形成了倒逼,迫使原本价格居高不下的进口医疗设备开始自降“身价”。


在张江这个自主创新的生态圈里,“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简称“四新”)层出不穷,特色产业集群遍地开花。


以张江示范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该领域汇聚了覆盖新药创制各环节的研发、制造机构400余家,前十位生物医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87亿元。张江示范区已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领域最强的研发基地。


自比为“中年pie”的张所明博士被吸引停驻于张江。他说,“生物医药创业选张江是最好的。张江园区在人力资源及环境资源上都有着独特优势,不管从政策上还是管理上,都给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他在张江这片创新沃土上沉下心来,导演他的“奇幻漂流”。


“四新”引领工业新革命


据《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上海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已连续5年位列全国之首。作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德国的“工业4.0”对上海格外有借鉴意义。“智能制造”“互联网化”是第四代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经过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海正在全力打造“四新”产业,推进工业4.0模式。


张江对于“四新”的偏重已展露无遗。新设立的“张江发布平台”将定期展示及推介园内“四新”,“四新”经济专业孵化器和产业集聚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局。进一步推动“四新”企业集群发展,张江既传承张江传统优势,又在交叉融合中为创新创造提供更大的可能。张江将着力打造“智慧经济、健康经济、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助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在张江青浦园区内的一片空地上,十幢新房子错落安置,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这里的部分建筑已作为青浦园区管委会办公使用。这些房屋与传统建筑有何不同?盈创董事长、建筑3D打印技术发明人马义和告诉记者:“成本大约可降低一半,而且保温性比传统的房子更好”。在此之前,俄罗斯和荷兰都已发布过3D打印建筑或建筑模型,但均为局部,没有打印出完整的建筑,而盈创做到了——24小时内打印出了10栋200平方米建筑。


就地取材,回收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与尾矿。通过技术处理、加工、分离,便成了盈创3D打印建筑“油墨”的原材料。盈创所秉持的“城市再生矿山”理念意义非凡。如采取简单堆放方式处理建筑拆迁废弃物,以500-600吨/万平方米标准推算,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每年新增建筑垃圾将占1.5亿至2亿平方米用地,相当于2—3个上海。“让建筑垃圾回到建筑中,让新建建筑不再产生建筑垃圾”。这便是“城市再生矿山”的喻意。


除了建筑,盈创的3D打印技术正在向飞机制造、汽车领域、家具制造、工业用品等产业渗透。而一个更大的“1+1+1”商业计划,将在全国更大范围形成,即“1个云智造平台”“100个梦工场计划”和“1000个蚂蚁工厂计划”。在云制造平台上集聚全球各种创意和设计,由梦工场完成用户在云平台上选择样式的模型生产,寄给客户;再由蚂蚁工厂按照用户选择的模型,就地生产,就地制造,就地完成建设。


在张江高新区,越来越多这样的“四新”企业已开始结成联盟形成产业集群。在穿戴设备领域,以果壳电子、欧孚通信等穿戴设备企业为基础,成立了上海穿戴式智能设备创新联盟,覆盖了运营商、终端、芯片和科研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长三角大数据联盟也已在上海成立,将打造长三角大数据企业创业投资的融合创新生态。


打造开放式创新大格局


“创新依赖于整个系统。有创新构想的人和企业只是开端。任何创新都既涉及新事物的原创,又涉及其试点应用。”近年来,张江高新区在创新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育成中心”和“上海高校张江协同创新研究院”,前者聚焦于创新系统的前端,后者则关注于系统的末端。


育成中心以“技术服务+直接投资”为模式,不仅给予企业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的强有力支撑,加快其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还给予资本对科技的强大支撑,让企业有足够动力开展梯度式的创新研发。


协同创新研究院则是一手拉起了高校的优质资源,一手抓起了高新区重点产业和企业;一肩挑起了协同创新与服务政策研究,一肩担起了技术市场服务机构和高端技术经纪人的培养,在双肩和双手的“挑”“担”“拉”“抓”下建立起一种创新主体、产学研和市场对接的生态环境。


这只是张江创新服务的一个掠影。


“一些跨国公司在沪研发机构,已从‘服务中国’发展到‘服务亚太’或‘服务全球’”。这一反向创新模式渐成重要趋势。上海正在迈向世界创新空间体系中的核心区域。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各方有共识:上海已初具实力基础。


优选区域、市区联动,构建一批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形成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创新战略高地。上海张江,将集聚全球资源打造开放式创新的大格局。它不但要成为产业和模式的发源地,引领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更应该成为产业、模式甚至文化输出的发祥地。上海需要和全世界的高新区实现无缝对接,张江示范区也将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启动强劲的引擎。


大创新,终将缔造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