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央企“双创”工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关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交流材料

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作者: 时间:2016/4/14 14:54:38 浏览:

近年来,中航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在创新创业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航工业“双创”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投融资模式有关情况


一是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投入中航联创项目。依托中航联创平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创业金融,努力实现央企优质技术资源与创新创业大众有效对接。目前,已与浙江投融资协会、投融界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中航联创投资基金平台,引入浙商民营资本定向投资优质孵化项目,基金池总额计划200亿元;与中信国安、浦江正宜等大型国有投资公司建立专项产业基金,聚焦中航联创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硬件等核心发展领域,基金池总额近80亿元;并推动中航联创平台与集团下属金融板块中航资本建立内部协同机制,建设创业金融服务平台,定向扶持中航联创孵化项目。


二是自筹资金设立创新基金强化自主创新。中航工业成立以来,自筹资金设立技术创新基金,重点资助三类技术创新项目: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具有竞争力的军、民品研发项目;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研究项目。同时,在相关院校实施“中航工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工程”,大力资助基础前沿项目、新技术开发项目、瓶颈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等。七年来,累计资助技术创新项目780项,其中技术研发类项目336项,产学研项目204项,基础研究类项目240项,创新基金经费投入66亿元,有效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促进了航空装备发展,提升了民品竞争实力。


(二)创新商业模式有关情况


一是用大平台加大数据PS出全新的业态。中航工业正加快树立互联网思维,利用“大平台”加“大数据”PS出全新的业态,把客户培育成“粉丝”,让创意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大力推进的“爱飞客”、“爱游客”等创意项目,通过创意引入会员加盟,植入旅游、度假、体验等文化娱乐元素,逐步在全国构建网络布局;通过拍摄影视文化产品,培育粉丝,打造品牌,发展产业。如“爱飞客”俱乐部已在全国整体布局了9个城市,其中有4家正式投入运营,3家正在筹建,并已在广东、湖北、河北开通低空航线6条。


二是用互联网技术开创产品研发新模式。抓住当前营销方式从“渠道为王”转变为“粉丝为先”、生产方式从“大规模集中生产”向“分布式自生产”转变的特征,中航工业正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3D打印,探索众创研发与分布式制造,在型号研制、项目管理、异地协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正加快实施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项目,打造开放、共享、研产消合一的互联网众创平台。目前中航联创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达4.5万,拥有创新创业资源2000余项,创新创业技术类资讯1.5万条,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1.5万。


三是用“泛文化产业”开拓心理需求新“蓝海”。中航工业把发展的目光瞄准人们非物质性的需要、愿望、企盼和追求,把体验、品牌、人气、信心等泛文化内涵纳入产品和服务,推动航空高科技产业与泛文化产业有机融合,重点打造航空大世界、航空小镇、医疗健康等创意项目,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如航空大世界项目涵盖大型主题公园、大型探索中心、城市娱乐中心三大产品,目前已正式启动西安大型主题公园项目、成都大型主题公园项目和南京城市娱乐中心项目,部分项目已完成选址调研工作。


(三)创新创业技术平台有关情况


中航工业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打造我国首个大型产业互联创新创业平台——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并于2015年3月31日正式上线运行。


使命目标:以“打造创业者实现价值的舞台和‘创客’自由驰骋的乐园”为目标,以“互联网+开放创新+研发协同+智能制造”为抓手,以“开放、共享、互动、融合”为理念,构建业务模式多样、核心资源独特、服务配套完善、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式产业合作与发展生态系统,打通创客的奇思妙想走向现实的渠道,搭建需求与资源的桥梁,解决创业者遇到的短板问题。


功能定位:通过物联网、云技术、移动互联、大数据等将航空工业与各行业技术创新元素“互联”;通过创意、技术、人才、资本等将中航工业与产业发展全要素“互联”;通过B2C、C2C、O2O、P2P等商业模式将实体经济与广义虚拟经济“互联”;通过产、学、研、融、用将创新创业人才与产业发展“互联”。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全流程的创业服务,为航空工业和其它行业的协同发展、跨界融合提供平台,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培育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作贡献。


战略规划:重点围绕“构建平台、聚集资源、孵化技术、服务产业”,以北京为中心,在全国布局5-6个创新创业发展子平台,通过与地方政府、重点院校、创新型企业等开展创新合作,促进项目孵化。“构建平台、聚集资源”就是力争到2020年,汇聚线上资源超过20万,注册用户超过500万,平台合作企业1000家,吸引创新创业团队1万个,合作创业孵化服务资源和机构1000家,累计投融资3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i2i平台(Internet 2 Industry /Industry 2 Internet);“孵化技术、服务产业”就是要通过内外部技术挖掘和接力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到2020年,累计实现技术交易产值(含股权)100亿元,培育国内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等智能制造领军企业5-10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先进制造企业。


项目进展:目前已对接创新创业需求团队和企业30多个。中航联创平台与阿里云栖小镇开展战略合作,为智能硬件创客提供设计服务;与中关村、长沙高新区、郑州高新区、南通高新区等国家级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共同构建众创空间,为创客、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创业孵化服务;与上海市经信委就开展新兴产业合作初步达成共识,联合打造高科技产业硅谷。同时还在积极对接更多地方政府、产业园、先进互联网企业等创业载体。


(四)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有关情况


中航工业以中关村航空科技园为核心、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航空产业园为网点,积极利用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努力构建专业的孵化平台,为创新项目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定位:中关村航空科技园是中航工业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吸引首都优质人才、服务于高科技领域创新创业的重大举措。科技园主要承担科技项目的研发设计、实验试验,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以及产业化培育,是中航工业重要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主要特色:突出创新引领发展,吸纳多个高端研究机构及企业运营总部,成为人才、智力、技术的聚集地,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合作机制;突出融合辐射特色,使科技园与国内外先进科技思想和信息充分融合,助推相关企业创新发展,促进航空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情况:中关村航空科技园一期工程已于2015年8月竣工交付,目前已有中航电子下属北京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机构确定入驻,未来中国航空研究院、中航电子也将入驻园区,提升园区航空创新研究的氛围。同时,园区还将引入航空产业上下游研发企业、中关村高端研发机构,全力打造中关村高端研发聚集平台和高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五)创新创业活动有关情况


“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项航空科技创新国际赛事,也是世界同类比赛中规模最大的赛事。至今已经举办两届,首届大赛吸引了国内外108支队伍参加比赛,第二届增加到117支,涌现出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始创新作品,吸引了大量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到场参观,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做了大量宣传报道,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第三届比赛将于2015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浙江安吉举行。大赛的举办,对普及航空科技知识、培养航空后备人才、推动航空科技创新、提升国民航空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联创杯”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大赛。2014年在中航工业内部的航电板块率先尝试,受到广泛关注,共收到参赛作品213个,网络投票总数近100万票,有三个参赛作品进入正式商业化孵化阶段。2015年5月28日,“联创杯”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大赛在电子科技大学启幕,比赛周期为半年,主要面向全国高校师生、校友及其组成的创业团队,目前通过审核的项目已有30多个,待审核项目90余个,部分优质项目已引起合作伙伴关注。上海交大、北航、南航、西南科大等高校的创新创业大赛也将陆续开展,并将在集团内部启动相关比赛。大赛的举办,对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推动创新创业要素互联互通,构建开放式创业生态意义重大。


“未来直升机”众创设计大赛。2015年7月3日,中航工业所属直升机公司在北京主办了首届“未来直升机”众创设计大赛。大赛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员工、航空专业人士和航空爱好者征集作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国内外作品107件,其中不少优秀作品创意新颖、设计科学、功能实用、特点突出,具有可实现性和应用前景。本次比赛为广大直升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提升了社会大众对直升机乃至我国航空产业的关注度,对凝聚人才、激发创意,助推我国直升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月”系列主题活动。自2014年9月以来,中航工业已连续两年举办“科技月”主题活动,围绕科技前沿和科学管理组织了8场科技创新论坛,并评选了10名“中航工业科技之星”,举办了“一把手谈科技创新”活动,在全集团各层面营造了重视科技创新、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对激励全集团加强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六)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中航工业已经针对创新创业的战略方向、体系建设、内生动力、资源支持、文化支撑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开展了研究,正在制订推动创新创业的具体措施,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让创新创业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初步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明确角色定位,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由集团航空研究院、直属单位技术研发机构和成员单位技术研发机构等构成的三级技术创新体系。集团着眼长远发展,主攻战略性、前沿性和基础性技术研究;直属单位着眼板块层面的体系建设,主攻共性应用技术和重点专业发展;成员单位着眼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主攻本单位的专业技术研究。加快完善创新管理体系,进一步放宽对基层单位的创新项目决策权、科研项目管理权、科技成果处置权等限制条件。以航空产业园为基础,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金融机构加强交流合作。


二是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创新创业动力。研究建立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定价和交易机制,搭建中航工业专利技术交流平台,统筹推动创新成果的信息归集、交流和交易。逐步完善创新创业成果的利益分享机制,支持项目团队分享经营收益,鼓励采用股权、期权、分红权等方式,调动人才积极性。探索建立创新创业人才的流动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在岗位、薪酬等方面制定更灵活的机制,支持创新创业人才通过混合所有制等形式进行投资创业。


三是创新运作模式,盘活创新创业资源。探索建立为项目提供全程服务的孵化器模式,以孵化器团队为主体建立商业运作队伍,并通过孵化器团队成员持股,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机制。建立为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的市场化运作基金模式,针对前沿技术、海外项目、创业项目建立专项投资基金,采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模式进行运作,并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加快上市。建立立足航空、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加大所属科研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力度,并以专利、技术、资本等方式投入创新创业机构,促进内外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四是调整考核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文化。调整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机制,将其创新创业成果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调整对所属单位的考核机制,鼓励各单位之间进行协同创新、抱团创业,营造创新创业的合作文化;调整创新创业类业务考核机制,构建一套独立于现有业务之外、适应项目发展阶段特征的考核指标体系,营造创新创业的容错文化;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激励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营造全员创新的文化氛围。


二、“双创”工作的下一步计划


(一)总体考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化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激活全社会创业激情、创新活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也为新时期国内企业适应“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机遇。中航工业将继续落实国家的决策部署,深入推动创新创业。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就是以中央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真正建立起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特别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与市场接轨的分配激励机制,为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就是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方向不动摇,大力推进航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孵化,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使得创业在新起点、高平台上推进。


三是坚持“两化”融合。认真落实国家“两化”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让信息化成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出助推器、放大器的重要作用。


四是坚持模式创新。把握社会消费升级的趋势,把探索具有航空特色的新商业模式作为创新创业的重点方向。以航空为突出特色,创新医疗养老、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发展模式,为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业务。


五是坚持人才引领。坚持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拘一格使用市场化人才,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坚持创新创业人才的人力资本属性,建立起人才的选拔、使用、激励机制,使其安心投身创新创业,并能有效分享发展成果。


通过努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创业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文化氛围,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与外部社会资源协同创新、共同创业,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价值得到更大体现,人才合理分享成果,打造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构建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作贡献。


(二)重点工作举措


一是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创新创业的资源配置能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在创新创业投入、项目决策等方面进一步放权,尽快研究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探索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的实施途径,以“中航联创”为平台,构建集团专业的、市场化运作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信息发布、评估、转让平台。以航空产业园为基础,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二是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培养航空产业发展专家和优秀企业家,推荐参与国家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活动。健全创新创业人才流动机制,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支持科技人员投资创业。研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投资国外航空技术的创新项目,或资助国外科学计划、创新项目、合作研究项目和派出的科技人员。


三是加大激励力度,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合理放宽所属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单位可自主决定成果转让、评估、投资、入股。建立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定价机制,为创新成果交易、利益合理分配提供依据。加大对职务发明成果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力度,职务发明成果的转让收益,按合适比例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技术骨干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鼓励各单位在政策范围内通过股权、期权、分红权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构建集团公司创投、创新等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设具有专业眼光、职业水平的创投决策队伍;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市场开发、公司治理、再融资以及发展战略等增值服务。鼓励各单位设立创新基金、创投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培育扶持新项目。积极探索利用资本市场等社会融资渠道,争取国家创新创业基金支持,推动创新创业企业到战略新兴产业板、新三板、创业板等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