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央企“双创”工作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 时间:2016/4/18 14:16:16 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之一。


中材集团作为我国唯一在非金属材料业拥有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的,集科研、设计、制造、工程建设、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创新型、价值型、国际型企业集团,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做强做优、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重点联系企业之一。旗下拥有1家H股和7家A股上市公司,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的发展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8个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9个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3个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中材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双创”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投融资模式


中材集团为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加速培养新型产业,强化资本运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和运行质量,有效应对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好的落实国有资产保增增值任务,正在筹建资产经营公司。


资产经营公司的具体任务,一是运营集团划(转)入、产权投入、交易进入的低效无效资产和回收债务资产,盘活、退出、重组无发展前途的资产;有效管理和增值培育具有增值潜力的资产,在合适的时机引入战略投资者或以最佳的方式退出实现资产的最大价值。二是进行股权投资,发掘新的有投资价值的参股公司,实施财务投资并在将来寻找机会以合适的价格退出实现股权投资的收益。三是对具有增值潜力的集团科研项目进行投资、培育孵化、产业化,协助实施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四是对集团境外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和联合集团内外部资金共同投资,实施集团“走出去”发展战略。五是推动集团资产证券化,对上市公司股权进行市值管理,盘活上市公司资源。


为集中资源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集团所属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1893.HK)正在整合旗下两家材料制造类企业—将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整合成为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080.SZ)的全资子公司。整合重组完成后,中材股份对中材科技的持股比例将增至55%左右,从而充分利用整合效应和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资产的证券化率,建立更加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有资产、股东价值的保值增值。


此外,中材科技正在筹划设立新材料产业基金,并作为有限合伙人管理该基金,吸引和联合无限合伙人投资新材料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前期将主要进行中材科技内部科研成果孵化。此举一是能够盘活所属多个科研院所数年来沉淀的技术资产,并降低投资风险;二是通过创投基金模式,结合核心成员持股,激活科研人员活力;三是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快速做强做大产业,实现现金退出收益,或通过回购股权,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和利润增长点。


(二)创新商业模式


1.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


中材集团始终高度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持续完善。2000年以来,旗下3家国家级水泥研究设计院与具有丰富国际工程经验的工程建设企业实施了重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优势互补,进而凭借不断完善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以创新的EPC商业模式参与国际竞争,迅速赢得了市场,目前此项业务已提供成套设备并建设完成的大型水泥生产线达150余条,执行项目惠及70多个国家,连续8年国际市场占有率(不含中国)第一。坚持总结分享项目实施经验并根据后续项目实际不断优化设计、完善工艺,使中材集团承建的项目不仅建设周期短,且运行更加可靠、效益更为显著,中材标准也已逐渐成为业界标杆。


经过十余年发展积淀,基于技术领先优势和良好的客户关系,集团又开拓了生产线运营管理业务,形成了创新的“EPC+M”的商业模式,持续巩固和提升了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EPC项目的实施还有效拉动了装备制造,成套水泥技术装备的输出,成为了中国制造一张新的名片。凭借良好的业绩和在国际上不断提升的SINOMA品牌影响力,德国、印度的一些先进装备制造和工程企业先后加入了中材集团,大大加速了中材集团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和拓展相关产业EPC业务的进程。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技术创新成果成功的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集团的国际化和生产经营的发展,为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政府公共服务投资


中材集团正在研究探索开展政府公共服务投资项目(外包类、特许经营类)的可行性。利用集团内部产业和技术优势,合理配置资源,筹建公共服务投资平台,扩大和政府战略合作的范围和广度,承接环境工程(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能工程项目,并采用商业市场化方式运作,推动产业转型和培养新的盈利增长点。


(三)创新创业技术平台建设


中材集团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具体安排,提出了《关于加强中材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召开了相关科技工作会议,重点部署了加强集团创新工作任务。所属各单位根据集团规划部署和自身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建设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增强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的产业化等系统创新能力,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通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换代,进一步推动完善了创新体系建设。


中材集团与北京市科委联合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依托所属中材集团科技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利用集团在京的质检及测试机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优质资源,整合建立了中国中材集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主要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促进了科技资源对外开放和共享。


所属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强化了基础研究环节,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及相关水泥企业合作,开展了水泥窑处置废弃物集成技术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先后建成了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污泥的示范线,探索了水泥产业向环境友好发展的转型道路,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能力。


所属南通万达锅炉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了能源与环保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设立了江苏省节能环保锅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成功研发了大型垃圾焚烧锅炉、生物质锅炉、高温高压水煤浆锅炉、纯低温余热发电等一系列新型节能环保锅炉,可有效解决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秸秆消纳、医疗危废处置等环保难题,并为产品升级换代持续提供了技术支持,保持了行业先进水平,为企业的技术人才成长创造了条件。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项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四)创新孵化平台有关情况


中材集团非常重视科研平台的建设和有效运行。依托13家国家级科研院所,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申请设立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创新机构,配套创新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近两年,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集团与北京市联合建设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成为第三批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员单位。


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开展纤维材料、复合材料学科的应用基础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承担了国家科技部2项“973”计划课题;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低温余热有机工质发电成套装备研究”的实验室调试工作。


所属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整合相关高校、企业优势资源,搭建了集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平台、工程化研究及验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扩大了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科技创新和行业技术服务能力。


所属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持续打造核心技术团队,逐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积极推进与国外设计及科研机构的广泛合作,采用委托设计、技术交流等方式学习了解国际前沿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与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共同进行课题开发,共享技术资源,持续优化设计。自主研发、设置、制造的适用于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等不同运行环境的1.0MW-7.0MW七大系列30余项产品,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1000MW,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国际市场覆盖美国、德国、加拿大、印度、泰国、韩国、巴拿马、智利等国家的600多个风电场,在行业内牢固树立了“SINOMA中材叶片”品牌。


(五)创新创业活动开展


为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增强企业创新活力,集团定期组织召开职工技能大赛。该项活动是集团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和“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举措。通过举办职工技能竞赛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广大职工增强本领、提高技能的热情,全面推动了集团“职工素质工程”的深入开展,对集团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与员工同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连续多年由集团工会在全集团范围内组织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先后举办了水泥磨工、装备制造的焊工和电工、玻璃纤维拉丝工、地勘测绘技术等多层次、多工种、多渠道的技能大赛,并组织优秀技工参加国际和全国职工技能大赛。5年来,共有50余名技术工人先后获省部级及以上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个团体获国际技能大赛优秀团体奖。二是各单位结合核心业务广泛开展各种提升职工素质的活动。装备制造、水泥、玻纤、地勘等业务板块均长期贯彻年度职工技能大赛制度,持续提升技术熟练水平。多家科研院所则鼓励职工考“学位”,考“资格”,实现职工素质提升与奖励挂钩。三是各单位大力提倡员工创新并积极提供各种条件。例如,已建立的北玻院“王浩创新工作室”、泰山玻纤“温广勇劳模创新工作室”、祁连山水泥“藏永良劳模创新工作室”、宁夏建材安全环保技术工作室,都已成为省市级命名的职工创新机构。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集团职工素质得到了持续提升,岗位贡献、创新能力大大增强,给集团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六)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情况


1.创新薪酬和考核体系


为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的动力,中材集团将在十三五”期间实施薪酬和考核体系改革。新的薪酬和考核体系方案在总结“十二五”考核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和深入研讨,已经基本形成。方案在总体上对薪酬分为三类:一是基薪,主要依据企业管理的规模和难度系数;二是绩效,依据经济增加值、净资产收益率和企业重点管理指标;三是任期激励,对任期内三年考核总得分的前十名进行奖励。


新的薪酬和考核体系主要有以下几项突破:一是推动分类考核。根据产业特点,将集团所属企业分为工程类、制造类和其它类,根据产业不同,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二是建立对标动态考核。设定不同行业企业的对标标杆库,以目标公司当年的实际业绩作为对标标准,突出市场导向。三是坚持业绩导向。经营绩效考核占绩效考核权重的80%,突出净资产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率两个核心指标,各占50%的权重。四是坚持完善短板和突出现金流的导向。管理绩效考核占绩效考核权重的20%,设有安全生产及环保、科技创新、全面预算符合度、经济运行对标结果应用、集中采购、内控管理、国际化经营、节能减排等8个与集团产业特点紧密相关的重点管控要求,根据企业类型选取相应的考核指标。其中,通过分析经济运行对标结果,考核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督促企业不断改善管理短板,提高资产和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在管理考核项中列入了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节能环保等考核项,体现考核的引导性,以促进企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中材集团计划通过业绩考核和薪酬体系的改革创新,树立更加符合市场化原则和价值管理的理念,有利于引导企业从更加注重规模向更加注重效益转变;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清理低效无效资产进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国际化步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进而引导企业完善管理、提升效率,为“十三五”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证。


2.创新工程管理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强化预算控制,中材集团已在积极推进EPC项目的对标管理。通过各个项目之间的对标,挖掘各项目部在管理和技术措施方面的经验,总结好的做法,为EPC项目管理树立参照标准,推动EPC项目管理标准化,规范管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实现降本增效。一是建立对标管理体系,包括指标体系和组织体系。以项目整个建设周期为限,提炼确定EPC项目对标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设计了三大类(经济指标、合同指标和生产指标)68个具体的对标指标以及评分标准,建立了基本涵盖EPC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对标指标体系,重点细化了生产指标,即项目管理的“四大控制”指标——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同时,建立了集团、各工程企业和项目部的三级对标管理组织体系。二是加强过程管控。经济指标主要考察财务数据指标,评价项目的盈利情况。合同指标主要考察合同签订质量,对照合同指标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距来评价合同质量。生产指标以工程预算为依据,考量实际运行指标与工程预算的差距来评价生产运行质量。经济指标主要看绝对值,合同指标和生产指标主要看执行情况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判断是预算偏差还是执行不力。进而在项目执行的各阶段性周期,通过指标预警分析、管理流程评估,找出差距,提出对策,落实措施,改善管理。三是持续优化提升。通过定期召开对标分析会,促进各项目部的交流借鉴,共同提高,在集团内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不断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


二、“双创”工作的下一步计划


(一)总体考虑


中材集团“十三五”发展的企业定位是“创新型、国际型、价值型”。“创新型”即以创新为内生动力,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材集团始终把创新摆到关系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地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总体思路是: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对于集团内规模相对较小、但具有发展空间和潜力的、具备孵化条件的新技术新成果、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秉承“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原则,充分借助国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央企改革的鼓励政策,进行机制创新,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搞活一批新产业。创新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模式、激励机制等方式,激发产业活力,创造出更多富有竞争力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总体目标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各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末,中材集团将通过充分发挥所属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与一流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结合集团的产业化、资金优势,形成相应的管理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激发集团内外部科研人员的活力,大幅提升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加强面向市场及产业需求的创新,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真正打开产学研的通路,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创新体系。


同时,根据产业性质不同,统一规划,分类管理,建成先进产业平台、集成创新平台、产业投资平台等三个业务平台。针对目前的主导产业,打造先进产业平台,通过自主发展与并购整合,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探索智能化制造,实现主导产业在技术和市场上的绝对领先地位。针对科研院所转型的企业,集成打造创新平台,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探索新产业孵化阶段的投资新模式,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根据产业性质不同,建立产业投资平台,探索设立种子资金、孵化基金、并购基金,分别针对原创基础研究、内部科研成果转化、新产业方向投资、主导产业并购重组搭建投资平台,形成有效的管控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快速切入新产业领域,占领行业绝对领先地位。


(二)重点工作举措


1.创新企业发展机制


(1)把创新摆到关系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地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主动做好设计和规划。


(2)从组织结构体系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产业发展,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创新工作中的职责定位,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和协同,完善创新链条。


(3)从制度上保障创新战略的实施。从基本投入、激励制度、搭建平台、营造环境等方面提供保障,为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4)牢牢把握企业创新的重点方向。重点推进以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技术创新,推进能迅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商业模式创新。


(5)创新产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要求,继续强化创新驱动,巩固和提升已有的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实现产业发展上的新突破,以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为国家战略的落实做出新贡献。


(6)重点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整合科技资源。按照中长期科技创新战略方向和重点,加强技术研发和储备。


2.“双创”工作的措施


建立产业基金平台,吸引战略投资者,在技术研发、新产业孵化和主导产业并购等三个不同产业发展阶段,提升投资活力,降低投资风险,给与核心团队充分灵活的激励机制。


(1)在技术研发阶段,通过种子基金或天使投资,支持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通过无形资产转让或入股方式,实现技术研发的价值体现,使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获得无形资产的价值回报。


(2)在新产业孵化阶段,通过创投基金或混合所有制模式,释放创业团队活力,以资本市场上市为目标,实现现金退出,或培育为新的主导产业,使创业团队获得成功创业的资本回报。


(3)在主导产业并购阶段,通过并购基金,实现对并购标的的快速响应,获得并购公司股权,实现产业垄断、技术领先和全球化布局,使主导产业核心团队获得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后的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