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军民融合

四川军民融合向4000亿规模进军

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杨成万 时间:2017/5/9 11:28:24 浏览:

今年军工企业改制或达10户以上;将在天府新区设立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区

2016年,四川省军民融合产业主营收入287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这是 《金融投资报》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四次会议上获悉的。2017年是四川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攻坚之年,将通过5年努力,推动军民融合主营收入突破4000亿元,培育10家100亿元以上、20家50亿元以上的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

成绩

创下多项“全国第一”

2016年,四川军民融合产业是一个喜获丰收的“大年”:全省军民融合产业主营收入287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7.9%;军民融合高新技术增加值占比达79%;“军转民”“民参军”双向热潮涌动,在全省400多家从事国防科研生产单位中,民口企业超过2/3;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

目前四川创下了多项“全国第一”:成为了全国首个成立省级军民融合推进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的省份;率先在全国成立省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高新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联盟;成为首个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12家中央军工集团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省份,实现“国家队”全覆盖;四川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投资约占全国的1/6,排名全国首位。

四川省率先在全国设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目前省级财政先期投入的10亿元资金已全部到位,面向全省军民融合重点企事业单位首批征集的41个符合条件项目,总投资达174亿元,提出基金需求量超过40亿元,初步建立了基金项目库。

10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进展顺利,目前已布局项目40个,落实投资超570亿元。150个军民融合技改升级和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面向11个市(州)征集并梳理认定的50户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和50户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培育全面启动。

启动实施了200个军用技术再研发转民用项目,将通过省财政专项资金予以引导支持;确认并授牌16家省级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建立四川省军转民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建成绵阳科技城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大厅,积极开展“军转民”“民参军”服务。健全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信息动态发布机制;统筹制订了推进3家重点军工科研院所转企改革、4家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或公司化改制、3家军工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计划,目前正在积极实施。

目标

5年后收入突破4000亿

2016年8月,《四川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四川将通过5年努力,推动军民融合主营收入突破4000亿元,培育10家100亿元以上、20家50亿元以上的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初步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防军工战略基地、军地优势资源共享转化示范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先导区、军民融合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

2017年是四川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之年,将进一步深化推进实施军民融合重大改革任务,抓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军民融合载体建设,力争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那么,实施主体在哪里?运行机制怎样改?实施项目有哪些?钱从哪里来?对此,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副院长段涛介绍,在实施主体方面,2017年力争对军工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或公司化改制10户以上,民口企业与军工单位联合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达到3户以上;将新增100户具备条件的民口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率先在航空与燃机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民营企业开展军工能力建设国家投资改革试点。

在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完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机制、创新“民参军”机制、推进军工投资和资产管理改革,研究下放社会投资军工领域的核准、备案管理权限;在重点领域突破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建设军民融合核心载体。

在项目实施方面,创新军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允许军用技术成果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则流动和交易;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项目;实施2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

四川省还将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创设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区,形成创新引领、布局合理、多园支撑、各具特色、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自然离不开金融支持。”四川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研究所所长王小琪建议军民融合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