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军民融合

评论:通过军民融合发展获取国家战略优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时间:2017/6/22 11:26:47 浏览: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日前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并积极落实这一战略,因为,就像习近平所指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目前中国存在两个趋势,一个是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国家制定了创新驱动战略,希望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继续提高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面临转型挑战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巨大的机遇,即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十年缓慢复苏与增长中,世界期盼出现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创造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中国必须抓住。

另外一个趋势是,随着中国军事工业的崛起,在经历20多年的持续投入之后,中国军事科技水平出现爆发性的突破,包括隐形飞机、大飞机、北斗定位系统、航空母舰、深海探测等等方面,中国正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且追赶的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复杂,需要强大的军工创新能力提供更多技术领先的武器捍卫国家安全。

但是,中国旧的体制将财政投资且国有化的军工研发与生产体系,与市场化的民用研发与生产体系基本隔离。也就是说,由巨额财政资金支持的强大军工研发能力与技术很难转化为民用,而民营企业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与创新也开始居于世界前列,有能力服务于国防工业。通过军民融合发展,即“军转民”能够打破这种隔离,释放军工巨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有助于推动和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帮助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民参军”也能调动所有技术资源参与国防建设,提高中国军事工业的水平。

考虑到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以及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中国军事技术与制造业技术在一些局部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在无疑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发挥1+1大于2的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可以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有利于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赢得国家战略优势。

美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目前全球广泛应用的互联网、半导体、计算机、手机、全球定位系统等等都是美国军转民的结果,成为美国经济发展以及推动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美国选择了“军民一体化”的模式,比如波音、通用等业务军民一体,相互促进。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将发展经济确定为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探讨如何将军工需求同民用技术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在9·11后,美国政府调整了军事战略,大力推行以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强调要“利用民用经济中发生的高新技术爆炸来实现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从 “军转民”到“民转军”的双向支撑和发展。

中国旧的体制本身将企业分为国有与非公两个部门,再加上军工属于保密部门,民营企业几乎不可能参与其中,更不会接收到技术转让与技术支持。因此,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除做好顶层设计以及加强需求统合,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外,主要是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扩大开放、打破封闭为突破口,拓展军民融合发展新空间。

考虑到军事部门内部的条块分割以及层级过多,军民对接的时候将会首先遇到这些体制性障碍,因此,应该尽快推动军工企业以及研究机构调整重组,强化资源整合力度,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同时,本着先易后难, 以点带面推动整体融合水平的提升。